看了是市面上至少10款以上的低代码,绝大部分都实现了电脑端的低代码形式,不论是用语言java,c#,php等都存在有,详细不讨论用哪种高效或者灵敏,主要想写的是低代码实现的整体思路。废话不多说了,直接正题,其实我总结出来当前低代码无外乎其实只分为两种实现形式。
第一种、后端效劳端组件形式
后端效劳的组件形式,用过c#的winform大家就应该很能理解,同样的实现方式,就是自定义很多html的根底控件,在后端效劳端写自定义控件。
前端给到用户新建表单业务的时候,让用户去选择控件类型,对应在去设置控件的属性。当然在这个配置的过程中,是没有可视化预览页面的,根本上都是配置完成后保管后,才干到对应的页面去刷新查看效果。
或者还有另外一种配置方式,就是让配置表单人员去下载一个exe的装置包,在这个单机版软件里面去配置,完全是c# 的winform配置体验。
优缺点分析
优点:
都是用的原生html根底控件,css2等,阅读器根本都支持
前端停止了后端化,只需要在后端做匹配即可。
缺点:
没有实时的预览页面,配置效率低,来回返工配置
用的软件技术太陈旧,用户有对比,体验感不友好。
新需求,新属性就必需要改动后端,晋级系统,无法及时个性化修改
框架架构形式复杂,技术人员上手周期很长,程序员使用的技术无法平移新公司
很多时候,一旦配置出问题或者数据检查,都必需依靠懂这个技术底层的人员去检查,无法平移到运维去协调检查
第二种、前端化组件形式
这个就很好理解,就是用第三方的前端框架技术,比如Vue、React、Angular等,这种都有很多开源且方便二开的UI,如下图,当时我们选择的是vue的elementui,我们不论是通用的组件还是个性化定制组件,都是以vue2.0技术为前端根底,来停止定制开发。
同时我也看了市面上很多,他们也是这种形式,当然,根本上他们都是自己写的前端框架底层,毕竟几年前很多前端框架都还不成熟,或者是用的之前的历史框架。
优缺点分析
缺点:
需要做版本晋级vue3.0才干做鸿蒙的app。
优点:
在配置业务功能时,可实时预览配置效果,进步配置效率,降低配置返工率
二次开发也提供配置开发平台,简单或者通用的接口直接运维配置即可
整体底层框架构建很简单,只需要看懂一个控件的逻辑,就能自己上手开发组件
前端化后,绝大部分的人员都很容易学,换而言之,懂前端的js,css,vue就能上手
如今很多系统,不论是电脑端还是挪动端,绝大部分新系统都是用的最近两三年新的框架,所以在使用体验上坚持了同步,不会有太大的偏向
以前开发一个功能,必需要新建一个页面,不论这个页面以文件的方式还是以数据库字段方式,都必需完全寄存整个页面,而当前如今的形式是只寄存页面组件的json文件即可,如下图:
总结
我理解的低代码其实就是软件公司的一个工具,我们不时给这个工具赋能。
第一阶段(完全技术开发):100%功能都是技术开发人员
第二阶段(低代码1.0):60%功能施行人员配置(表单功能配置),40%个性功能技术开发(、简报、报表、接口)
第三阶段(低代码2.0):85%功能施行人员配置(表单功能配置、简报、报表、接口),15%个性化技术开发(个性化需求:比如前后端事件逻辑-发短信、新不规则页面、底层优化兼容)
第四阶段(低代码3.0):90%功能施行人员配置(表单功能配置、简报、报表、接口、前后端事件),10%个性化技术开发(个性化需求:底层优化兼容)
整体思路就是,不时的根据自己所做的软件行业,不时去总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炼共同点,一点一点去出方案处置。我相信只要这样才干真正的去降低自己内部软件开发的本钱,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开掘客户需求上,打磨自己的软件底层。
当然我上面分析的主要是技术部门的整体规划,我想的是只要这样,我们的商务才干更有底气去谈项目。
如今都在说降本增效,是降本,还是增效,我们公司整体的战略就是增效,把效率进步了,其实也就降本了,我们更愿意一起努力去进步公司内部的流转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