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云客服论坛»论坛 S区 S生产制造 查看内容

6 评论

0 收藏

分享

MTO下,企业如何排产与监控

作者|王聪

后台回复“王聪”

查看益者往期文章

全文总计3199字,需阅读8分钟,以下为今天的益者原创:

01



对于采用MTO(面对订单的消费)方式组织消费的企业来说,虽然总体上可以用顺序方案的方式停止了排产,但是还需要确定三个要素,才干有效的做好排产方案,以及对消费进度的监控工作。


要素一:基于订单的需求数量和交付期,如何确定产能是否满足。

要素二:消费周期的计算,能否准时交付。

要素三:投料时间点及投料数量(要考虑料废)。


采用通常的精益消费方式是很难确定这三个要素的。毕竟,精益消费往往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可反复消费,即MTS(面向库存的消费)方式。

02

严酷的MTO场景

MTO的场景要比MTS严酷的多,虽然消费设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但是不同的订单要求的工艺途径、加工量都会变化,再加上有的顾客还会提出新的设计要求,这就让消费系统的变量极大。

虽然有些排产软件(APS)号称可以很好地处置这个问题,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要依赖准确的物料BOM和工艺道路数据,假设企业可以及时提供这些数据,APS将会大显身手,假设不能,就不要画饼充饥了。

有没有更合理(不是说企业现行的方法就不合理)、且简单的方法来对MTO方式停止排产呢?肯定有,关键是能否有效处置前面提到三个要素。

03

从节拍到瓶颈CT

当企业到达较高的精益水平后,就会设定节拍来组织消费过程,那么:

所需产能=节拍时间*订单数量

消费周期=节拍时间*工序数量*中间在制品数量

投料时间=交付时间—消费周期

一切的数据都如此简单,难怪内行人都将“节拍”作为消费管理的核心基准。

在MTO场景下(工艺途径、加工时间不稳定),节拍是很难保证的事情(可以计算出来,但是很难执行)。因而,需要找一个“节拍”的替代基准,来规划排产方案。

无论工艺途径和加工时间如何变化,一件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总会有一道工序是速度最慢的,这就是“瓶颈”工序。能否将瓶颈工序的CT(产距时间)当作基准呢?

我用电子表格模仿过(很简单),假设产品需要经过五道工序消费,在MTO的情况下(空线),消费到第六件产品的时候,消费周期=5(道工序)*瓶颈CT。

结论是:能用瓶颈CT作为基准。

04

基于瓶颈与原料供给停止粗才干评审

某客户在本月1号,给企业下达了订单,要求本月10号交付100件产品。企业首先要识别自己能否按期交付,这个判断不需要太准确,称之为“粗才干评审”,方法是:

1、工艺:对订单的产品,规划工艺途径。

2、瓶颈:通过经历或初步的工艺测算,找到瓶颈工序,确定瓶颈的CT。

3、负荷:查看现有产品在瓶颈工序上的消费负荷(当前消费任务布置),见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瓶颈工序在3号还未排满,这样就可以从3号布置新接订单的消费。

4、粗才干评审:新订单的瓶颈是工序3,CT是3分钟,那么完成100件则需要:

3*100=300分钟=5小时=0.7个工作日

MTO下,企业如何排产与监控-2.jpg


而排产日期到交付日期则有7天多,肯定(不一定吧)可以按期交付,那么,这个订单可以接。等等,忘了什么?

5、原料供给:是不是忘了有没有原资料?假设有足够的原料,那就没问题了。

假设没有原料,从1号下采购订单,假设能在3号投产前到货的话,前面的粗才干评审就没有问题,假设超越3号到货,那么消费时间还要后移才对。

6、评审结果:粗才干评审需要考虑瓶颈负荷与原料可得性,要按最差的数据来叠加。

7、适用场景:粗才干评审只适用于“合同评审”阶段,详细的排产方案,是另外一回事。

05

排产前先规划好物流方法和中间在制数量

千万要记住,实际的消费周期要比粗才干评审的时间长,这是因为中间在制品更多、工序更多的缘故。

因而,实际排产前,一定要先规划物流方法,以确定全部的中间在制品,见下图:



为了保证所有工序都可以连续加工,除了本工序正在加工的一件产品外,处于物流转运中的物料至少有一件(一个流)。

同时,因为工序3是瓶颈,为了让它满负荷消费,在它的前面设置了3件“物料缓冲”。因而,所有的中间在制品是13个。这是最少的中间在制品数量了。

假设物流水平不够,需要多件转序,那么中间在制品的数量要更多。

补充1:关于瓶颈前为什么设置“库存缓冲”,请学习TOC(约束理论)的DBR模型。

补充2:这3个物料缓冲是怎样准备出来的呢?因为工序3是瓶颈,刚开端投产的时候,让前面工序满负荷消费,就自然而然的在瓶颈前积累出多余的缓冲了。

之后,就需要根据瓶颈的CT,同步投料。

06

计算名义上消费周期

瓶颈CT为3分钟,一共5道工序,共有13件中间在制品,所以,消费周期为:

3*5*13=195分钟

这是单件产品的消费周期,顾客要100件,总消费周期是多少?

小心,不要计算错误了,

总周期=195+(100—1)*3=492分钟=8.2小时=1.1个工作日

07

基于过程动摇,增加时间缓冲

实际消费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的,人员操作、设备运行、物料转运等环节都会呈现各种异常和动摇,因而,基于计算出来的“名义消费周期”,必需额外增加一部分时间,用来消化这些异常动摇。

额外增加的“时间缓冲”可以基于经历来设定,也可以基于OEE来设定(假设企业有这个真实的数据)。

一般来说,至少要增加一倍的时间,这意味着“估计的消费周期”中,一半的时间用于消化异常(延长一倍,已经是很高的根底管理水平了)。这样,估计的消费周期是:492分钟*2=2.2个工作日

08

确定原料投料时间和数量

从原资料库投料的时间是交付期前的2.2个工作日,就算3天吧。所以原资料必需在6号(顾客10号要货)前进入原料库。

假设已经有了足够的原料,要不要立即就投料消费呢,最好不要,先看看有没有更紧急的订单吧,既然此订单可以保证按期交付,何必将产能提早占用呢。

当然,企业想提早投料也可以,但一定要保证此订单完工前,不要在相同的设备上投入另外一个订单的物料,以保证占用现局面积最小、不错料、不混料。

此订单的物料不要一次性都投入,要按着物流的频次来分批投入。基于质量上的考虑,至少要分为三个类型:

1、先投入一个小数量:一是积累瓶颈前的物料缓冲。二是恢复或优化一下该订单产品的质量保证才干。

2、按瓶颈CT,连续投入大部分原料:这些原料,就按设定好的质量才干、物流周转方法来消费就可以了。

3、尾料投入:两个原因要注意尾料部分,一是中间在制品要递次完工。二是要基于前面消费的质量报废来追加投料。

09

设定不等分的绿黄红三色区,监控订单进度

如今排产的所有方案性工作已经完成,在消费中还需要对进度停止监控,以防止过程的意外而影响准时交付。监控的工作很繁琐,能否简化呢?

将估计的消费周期分为三部分,名义周期时间为绿色,额外增加的时间缓冲等分为黄、红两色,如图:

MTO下,企业如何排产与监控-4.jpg


依照订单产品的入废品库时间,基于颜色区域来监控进度,假设在绿区时间入废品库,这是完美的过程。

假设到了黄区时间还未入库,消费调度就要向前排查,看看哪里呈现的异常,并预估剩余时间,看看是否需要加快速度。

假设进入红区时间还未入库,则必需进步物料活动速度,并布置加班,或增加设备来加速了。

用三色监控进度的细节还有很多,篇幅有限,总不能穷尽各种可能性。

10

相对复杂的排产与监控

前面的事例是最简单的消费形式,大多数企业的消费要更加复杂,如下图:



自制件加上外购件组装消费,公司级的方案人员要基于两个时间点来制定排产方案,并监控消费进度:一是交付时间、二是零部件的齐套时间。

公司制定方案后,由各个车间的进度管理人员,分别基于各自的时间缓冲来监控自己的进度。这样,就形成了统一规则下排产和进度监控层级管理。

11

总结

前文的所有数据,只是为了说明逻辑算法。详细使用,请按企业的实际数据计算。

MTO情况下,排产及监控的主要步骤是:

1、 基于瓶颈当前的负荷与原料供给停止粗才干评审

2、 设定工序间的物流方法,确定中间在制品

3、 计算名义上的消费周期

4、 基于过程异常及动摇,增加时间缓冲。

5、 确定原料投料时间、投料数量(质量报废)

6、 设定不等分的绿黄红三色时间区,监控消费进度

7、 复杂场景下的排产与监控

感激丰田,为我们建立了基于节拍的消费排程方法。感激高德拉特博士,为我们指明了MTO场景下的排产战略。

本文的方案,借鉴了TPS和TOC两个理论成果,肯定有若干缺乏的地方,欢送各位朋友讨论指正。假设是指摘不符合某个理论的意见,就免了吧。


最后感激几位数次研讨的教师和学友,名字失密,彼此心知。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复 (6)
查看全部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瓶颈站物料缓冲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学习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版积分规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阳光未必暖人心
注册会员
主题 20
回复 24
粉丝 0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