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典的可视化和模型驱动理念,结合最新的云原生与多端体验技术,零代码可以在适宜的业务场景下实现大幅度的提效降本,为专业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消费力开发范式(Paradigm Shift)。另一方面,零代码还能让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成为所谓的平民开发者(Citizen Developer),弥补日益扩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同时促成业务与技术深度协作的终极敏捷形态(BizDevOps)。
一、为什么需要零代码?
趋势,看得见
1. 国际权威分析机构 Forrester 预测,到 2022 年,低代码开发平台市场将会增至 212 亿美圆,较 2017 年的 38 亿美圆有显著增长。
2. 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 做出预估,到 2024 年,全球约有 65% 的应用程序都将涉及低代码开发。
程序员供求失衡,急需补充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开展,码农的薪资也是水涨船高,直观感受请登录招聘APP。宏大的人才需求,引起了各行各业行行转程序员的热潮。另外培养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本钱很高,人才稀缺,而且一般的软件开发人员资历尚浅,再加上运维本钱很高,软件项目的开发也就困难重重。一个“数字化企业”需要大量的软件,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量身定制的,无法实现量产。于是,整个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Gartner预测,到2021年应用开发需求的市场增长将至少超越企业IT交付才干的5倍。面对如此宏大的IT缺口,假设没有一种革命性的“新消费力”体系,很难想象仅凭现有传统技术体系的开展延续就能彻底处置问题。
如何破局?这就是零代码再度兴起的重要原因。
交融创新的时代,呼唤零代码
不可否认,不容无视,交融创新是时代的新标签。垂直细分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跨界交融与创新,是新的开展动力。然而,人的精神毕竟有限,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不用事事躬亲,在自己最擅长最拿手的领域持续精进,反而更容易出成果。
因而,零代码平台,符合当下的趋势。从Gartner魔力象限来看,企业级低代码平台蓬勃开展。
进步开发效率
程序员需要零代码吗?
答案是——需要!
Google的大神们,每天能码多少行代码?100-150行。
相比之下,一个系统动辄几万行,甚至几十万行代码,更有多的,像mysql则有200多万行代码。假设天天码150行,需要多少人月才干完成甲方爸爸的开发任务?软件行业不时在高速开展,新的语言、框架和工具层出不穷,但作为从业者我们不得不供认:软件开发仍处于手工作坊阶段,效率低、人力本钱高、质量不可控。项目延期交付已成为行业常态,而瓶颈几乎总是开发人员(对机器能处置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优秀的开发人才永远是稀缺资源,还贼贵;软件质量缺陷始终无法收敛,线上故障频发资损不时。因而,程序员也需要零代码平台,或者低代码平台
。
二、零代码/低代码的典型应用场景
模块化、规范化是零代码开发平台的共同特点。目前的0代码平台主要有三大方向——数据分析、界面设计、OA流程。
1. 数据分析。典型场景如微软的Excel,录入数据后,通过选择、拖拽等生成各类图表。还有强大的公式,是低代码的最好代言。
2. 界面设计。通过模板和拖拽的方式编制用户界面,极大的减轻了程序员和用户之间极有可能发生的沟通抵触。现场效劳过的程序员痛更深、意更切。
3. OA流程。每家单位/公司的办公流程各各不相同,通过配置、拖拽等方式,将程序员从办公流程的个性化的定义中解放出来,改由公司的业务部门、管理office自行灵敏定义,各大欢喜。
三、零代码对程序员有什么影响?
零代码平台,对于非程序员来说,是一大福音。
对于圈内的程序员来说,悲观地问一句——零代码时代,程序员会失业吗?
无可否认,零代码平台给软件、“互联网+”带来改变。零代码平台的背后,是程序员每天100~150行代码敲出来的,是熬了夜、秃了顶想出来的,是996、007的熬出来的。零代码,不是不需要程序员写代码了,而是对现役程序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化、模块化、可视化。
可以预见,零代码平台的兴起,带来程序员的两极分化:
低端、反复性的,会被零代码/低代码平台取代。
高端,架构性的,会更加被需要,成为零代码/低代码平台的重要开发者。
可视化拖拽与参数配置的极简开发形式,结合模型驱动的代码自动生成机制,可以消灭绝大部分繁琐和反复的boilERPlate代码;一站式的部署和运维管理平台,无需自己搭建CI/CD流水线、申请环境资源、配置监控报警;一次搭建同时生成、构建和发布多端应用,免去人工同步维护多个功能反复的端应用;开箱即用的组件库、模板库、主题库、连接器等,让最大化软件复用成为可能。总而言之,零代码可以让专业开发者更专注于创新性、有价值、有区分度的工作,而不是把宝贵开发时间都消耗在上面那些不用要的非业务核心工作上。在这里我推荐使用万数聚(https://www.onebuilder.cn),它内置多个应用模板并覆盖:OA、ERP、CRM、绩效、人事、企业效劳、个人及组织等多个应用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