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云客服论坛»论坛 S区 S客户管理 查看内容

11 评论

0 收藏

分享

一本正经地给CRM泼盆冷水


编辑导语:真没想到,30多年前的三个字母,竟变成了这么大一个市场。一个并不复杂的管理概念,竟然演进了三十多年,而且仍在进化之中。不能不说,在企业软件领域,CRM是一个共同的存在。对CRM感兴趣的赶快来阅读吧!

一本正经地给CRM泼盆冷水-1.jpg


一、三十而立

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CRM概念产生于90年代初期,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处置客户效劳的通路(channel)问题。详细来说,是考量Call Center业务流程对效劳效率和效果影响。其目的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类似于今天的效劳云作用。

随后发现,企业的销售业务也可以纳入到CRM中。于是就呈现了基于销售漏斗和SFA的销售工具。其目的是提升销售效率和进步销售过程管理水平,类似于今天的销售云的业务。

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呈现,原有与客户的交互效劳通道,由Call Center扩展到e-mail、Web、IM、音视频等。通过各种通道的集成和交融,可以为客户提供一致的交互界面,这使CRM的支撑才干又有所加强。

虽然销售和效劳是CRM中重要的两块,但是它们毕竟属于“事后动作”。因为此时的CRM并没有处置交易前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客户是如何被吸引进来的;客户在互动过程中的体验是怎样的;根据客户感受,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回应;最后,客户为什么会愉快地掏钱买单。

如此重要的问题,CRM一定不能置身事外。于是,CRM又向Marketing延伸,开展为今天的营销云。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CRM的开展,是一个由后向前的过程。这与今天大多数SaaS CRM的演进途径不太一致:要么从销售开端,要么从市场营销开端。

在CRM三十年的开展过程中,它不但发明了一个传统企业软件之外的一个宏大市场,同时也成就一批大企业,比如:埃森哲、IBM、Siebel/Oracle、SAP、Salesforce等。

假设从最早的SaaS CRM算起,它在国内的开展也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虽然每过一段时间,都有CRM要迸发的预测;但企服市场并不像资本市场所期望的那样,始终反响平平。

以致于有人认为,CRM在国内企业没有需求。

二、鸡肋,还是“刚需”

经常有人问我:CRM在国内终究是不是企业的“刚需”?

假设说是,那么目前只要20多亿的市场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也只要百分之十几。这也就是国外一家普通SaaS企业的年收入,看着确实不像刚需。

但假设说不是,那么为什么那么多SaaS创业公司以CRM为“首选”方向?SaaS CRM的投资热度会持续攀升?

也许你认为,正因为国内宏大的存量市场空间,CRM才值得期许。但指望着存量市场的自然释放,恐怕这一届CRM也等不到。

其实,我觉得对于“刚需”的理解存在歧义:一个是说对于企业的经营,为了获取和保有企业赖以生存的客户资产,所开展的一切业务,是否是必要的。另一个意思是国内的企业用户,对于目前的CRM产品是不是必需。

这完全是两回事。

无论中外企业、也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不会吝惜对客户关系的投资。假设将这个称为CRM的话,它是毋庸置疑的刚需。

但目前国内市场的CRM产品和效劳,则不一定是企业的刚需。

一个CRM是不是刚需,只能看它能否协助企业,处置与客户有关的核心问题,并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性回报:或进步收益,或减少和躲避损失。

因为在数字化时代,一切都是可度量的。假设只是笼统地说:进步效率、方便管理、进步价值等模棱两可的说辞,那就等同于可有可无。

笼统地谈刚需,像是在讲大道理。所以讲刚需不能脱离详细的行业,搞清楚CRM的行业刚需才有实际意义

但问题是: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客户相关的核心问题是不一样的,所以处置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这个问题不处置,谈刚需也就没有意义。

三、从进化中找到时机

当国内CRM效劳商,还在用传统视角探求企业刚需时,CRM已经被重新定义了。

在完全买方市场主导和市场剧烈竞争环境下,传统的CRM业务框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客户开展的要求了。

国内CRM效劳商在以Salesforce为对标时,复制的还是规范的CRM业务模型,其重点是以SFA和销售漏斗为管理形式的销售过程。

这并不是说这种规范的销售过程不再有效,实际上,它仍然是Salesforce的重要根底。在国外的商业环境下,交易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确保交易过程的记录准确、合法、合规、合理预测,可直接用于信息披露、会计和审计等,这些相对交易而言同等重要。

但在国内的企业环境下,企业的核心诉求是达成交易,其它的都不是重点,而这种CRM很难直接满足企业诉求。

实际上,现代CRM的内容和范畴已经被重新定义,新时机可能在这里。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Salesforce的CEO Marc Benioff说到:“我们不只完全专注于CRM,我们还不时重新定义和扩展CRM的含义”。

早前,企业软件巨头SAP以80亿美圆收购了客户体验公司Qualtrics。其首席执行官Bill McDermott也表示,SAP将以客户为导向的客户体验CX重新定义CRM

重新定义CRM,不只是概念或理论上的进化,而是实际行动已经开端。这就是CRM各大巨头争相投入的行业云

其实CRM行业云这件事也在意料之中。假设随意拿出几个行业,比如制造业、医疗安康、金融业、零售、媒体、能源等,假设用传统的CRM业务模型,则很难找到这些行业CRM的应用交集。

所以,CRM的重新定义和进化是必然;而且将来CRM领域的竞争,一定是行业云的竞争。

有数据标明,Salesforce的行业云年化运行率(Run rate)超越30亿美圆,其聚焦的行业已超越12个。其最新的媒体行业云、能源行业云和公用事业行业云都在高速增长。另从它的销售规划也能看出在行业云的投资力度,有数据标明:Salesforce全球销售组织的55%到60%规划在行业垂直领域。

值得说明的是,CRM行业云并不是为每个行业开发一个云,而是基于同一平台上的不同行业处置方案。

对于国内CRM效劳商,行业云既是一个时机,也是一个挑战。虽然行业云可能化解目前CRM的市场困局,但这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平台,以及对不同行业相关业务的深化理解。

行业云对平台型CRM算是一个利好。它们有较好的可定义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某些行业。在多个行业项目的根底上,有可能形成某些行业的行业云。

不过,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资金和技术实力,更需要对行业的理解和笼统才干。

四、新CRM之路,该怎么走

既然行业云的承载需要平台型CRM,那么,是不是说其它CRM公司就没时机了呢?

显然不是这样。

即便从全球CRM公司来看,平台型CRM企业也为数不多。大部分SaaS CRM公司都专注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效劳,通过生态融入行业云。比如,前面提到的Qualtrics,是一家专注于客户体验的调查公司。我还看到一家有趣的SaaS公司gong.io,它利用销售员与客户交流语义分析,协助销售分析和复盘,找出与销售高手的差距。

实际上,平台型企业的才干,并非完全取决于平台自有工具的多少。即便Salesforce,也需要与生态中其它SaaS协作。比如,其营销端与HubSpot的集成;亦或干脆收购协作企业,比如,Slack、MuleSoft、Tableau。(但这得超有钱才行)

其实,Salesforce也是花了20多年时间,才成就了今天的地位。显然,对于今天的SaaS CRM来说,这条路很难走得通。

实际上,我们看到更多的SaaS CRM,都是从数字营销领域(MarTech)切入,胜利者如HubSpot。

时至今日,全球MarTech概念的公司已经超越8000家。它们中有些将业务延伸到销售、效劳和客户运营,所以也把自己归为CRM之列。

我们从MarTech工具使用角度,找出这种CRM的开展途径。它们的应用方式,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与其它CRM对接,连通整个L2C过程,覆盖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大企业的CRM通常是这样。第二种是作为独立的数字营销工具使用,没有销售和效劳等流程,主要是市场部门的日常工具。最后一种是除了数字营销,还自带销售和效劳过程,适用于SMB。

从国内企服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前两种形式都不太适宜,原因如下。

第一种方式难以实操,是因为国内不容易找到客户认可的CRM来对接。第二种应用方式只是一个部门级的工具,企业很难当作CRM投资。

这样看来,只要最后一种形式,相对符合国内部分行业需求。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国内多数SaaS CRM也是从数字营销起步,其主要对标是HubSpot、Zoominfo这类数字营销公司。它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有别于传统CRM的名字:SCRM。除了数字营销,也包括销售和效劳流程。

其实,Social原本并不是CRM的一个类别,在CRM或MarTech领域,Social只是与IM等同的一种交互方式。

SCRM把社交化特征加以放大,并将其作为理论根底,参与私域流量和微信生态等概念,由此建立起SCRM的体系,为市场和销售人员提供了简单可用的工具。

不过,国人都爱讲究师出有名。一个领先的产品定位,也需要有一个理念和逻辑作为支撑。

SCRM的体系根底是社交,但社交这个概念并缺乏以支撑CRM的整个体系,应用行业也受限。因为它的概念过于广泛,既有Linkin那样的社交圈,也有菜市场拉的卖菜群。

那么,HubSpot为什么就能胜利?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底层逻辑。

实际上,HubSpot的胜利源于两个主要逻辑:一个是它秉承的集客营销理论,另一个是其增长飞轮的方法论。

HubSpot的产品中也包含了营销、销售、效劳、运营和内容这几块,使其看起来它就是一个规范的CRM。

但是HubSpot的故事并没有沿着常规CRM这条线讲下去,因为那样会与其它CRM逻辑相同,而掩盖了自己的特点。所以基于集客营销,它讲了一个增长飞轮的故事。后面的业务逻辑依照飞轮这条故事线展开,比如它用飞轮模型淡化了规范CRM的SFA和销售漏斗。

从飞轮的故事主线看出,无论是HubSpot还是SCRM,都必需处置三个核心问题,整个逻辑才干良好闭环。
    处置吸引力问题。也就是回答客户为什么来你这里,而不是去其它商家?客户参与和有效互动问题。因为大部分交易都不是直接完成的,参与和互动是决定交易胜利的必经环节。让客户满意和愉悦。愉快地购置,还是被推销,直接决定了客户的忠实度和推荐口碑。

太阳底下原本就没有新颖事,这三个问题都不是新概念。飞轮逻辑之所以经得起琢磨,是因为它抓住了这三个影响交易的核心问题。在战略上进步飞轮的转速,使销售效率更高;减少每个阶段的摩擦阻力,进步成交的概率。

HubSpot使用方式根本有两种,对于SMB来说,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HubSpot中,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好的CRM使用,这与SCRM应用方式类似。

而对于大企业来说,HubSpot作为营销前端,其输出为SQL,后面的过程在其它CRM中完成,比如与Salesforce对接集成。通过同步和交换数据,支持从线索到交易、到效劳的客户生命周期。这一点,定位于MarTech的效劳商大都可以做到,而大部分SCRM很难支持这种用法。

最后我们说一下交付问题。

SCRM的实际使用难度,比规范CRM要大,这与通常的认知是相反的。因为规范CRM的输入、输出都是确定的。而SCRM的营销是需要创意的,营销组合是多样化的,受内容驱动的,所以输入输出都可能是不确定的。

这不但令用户的使用难以掌握,也会让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假设SCRM只是卖一堆工具给用户,这根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HubSpot目前全球客户数大约有12万家,那么它是怎么处置这个问题的呢?

通常情况下,HubSpot并不直接卖工具给用户(虽然客户也可以买),而是通过全球认证的数千家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从行业咨询到施行的各项效劳。

单就交付形式看,SCRM也很难复制HubSpot的胜利。

综上所述,SCRM要想成为市场主流,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它必需找到自己的定位理念、建立底层逻辑和确立行业开展途径。

作者:戴珂;公众号: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制止借鉴。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复 (11)
查看全部
深化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好文,国内一堆企业不晓得自己的需求,仅仅处置线下到线上的问题,听说有这么个东西便可以随意买一个,唯价格论,往往用不起来,退回来说是软件不行。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转发了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本版积分规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限量版仔
注册会员
主题 11
回复 19
粉丝 0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